从科研一线到科普一线——科研人员如何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主讲人:

陈勤,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分类: 科研方法

发布时间: 2022-11-19

该课程视频须登录后观看     立即登录

内容简介:

提纲:
(1)科学研究、科研人员、科普教育的关系
(2)科普教育的目的、内容和主要形式
(3)科普教育工作案例介绍

相关课程

内容简介:
1.我的研究课题是否新颖? 从检索技巧入手,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近几年是否有相关文章发表?已发表文献是否受到足够关注?谁在资助这项研究?主要研究者是谁? 2.文章投稿到哪里?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期刊。 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新期刊不断涌现:目标期刊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如何?关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主要发表的文献类型?读者群是谁?如何多角度比较几本刊? 3.怎样系统整理我的个人研究发表,凸显成果与促进合作? 了解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背后的scopus 作者profile,梳理个人研究发表和影响力,追踪领域学术大牛,高效发现合作。 4.高效科研小技巧-一键原文下载和检索结果自动推送与更新。
内容简介:
当PubScholar遇上星火科研助手 数智科研让您快人一步(11月10日)报告简介:近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和星火科研助手陆续上线,对广大科研用户而言,这些是便捷的学术资源知识平台和智能科研工具,它们将助力提升科研创新效率。应广大用户需求特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馆员老师们,介绍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资源特点与服务,以及星火科研助手的功能和使用。欢迎您的积极参与!题目:当PubScholar遇上星火科研助手   数智科研让您快人一步提纲:(1)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介绍与资源使用(2)科技文献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功能与利用(3)互动问答主讲人:程冰,博士,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咨询服务部学科馆员、数据馆员,从事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情报服务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图书馆服务和项目实践经验,策划并组织开展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素养讲堂多项专题培训课程。执行负责中国科学院情报能力专项“数字化科研信息素养培训与服务”等项目,曾参与或主持NSTL专项、国家社科基金等10余项,累计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互动问答嘉宾:贾海青,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工程师、数据馆员,从事知识服务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等工作,参与多个平台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包括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服务主页(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慧科研、ScholarEngine科技知识服务构建引擎、院人才项目申报与评审平台、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素养讲堂、NSTL在线讲堂等。许丽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师,现研究方向是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等。负责建设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用户画像,多维文本类情报数据获取组织方法研究,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建设数据汇聚中心、文献情报数据湖等多个项目,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平台简介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履行学术资源保障“国家队”职责,为满足全国科技界和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学术资源基础保障需求,组织院属文献情报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科学出版社等机构,“举全院之力,聚各方资源”,建设了公益学术平台PubScholar(http://pubscholar.cn),该平台已经于2023年11月1日向社会发布,有效集成了中科院学术期刊、科技论文、科学数据和国际优质学术文献。科技文献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携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它基于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成果调研、论文研读和学术写作”等三大科研助手功能,此平台已经于2023年10月24日向社会发布,现面向中国科学院用户正式开通使用,访问地址:https://sciai.las.ac.cn/。 
主讲人:
主题词: Scopus,课题新颖性,期刊选择,个人影响力
发布时间: 2021-05-25
内容简介:
Scopus助力解决科研人员三大科研难题 -- 从课题新颖性、期刊选择和个人影响力三个角度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