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从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谈起

主讲人:

周浙昆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原副主任

分类: 科研方法

发布时间: 2022-11-20

该课程视频须登录后观看     立即登录

相关课程

主讲人:
主题词: 代表作,代表性研究成果,定量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17
内容简介:
近几年,代表性研究成果、代表作有着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如何借助定量分析方法和思路为成果提供多维度的定量数据证明和支撑,为其影响力和显著性的展示添砖加瓦?如何更好更快地定位到定量数据表现优异的成果,让专家评价更有针对性?此次分享我们将结合现行代表作制度、英国REF评估框架,针对定量分析代表性研究成果方法进行初探,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借鉴。 讲座提纲:代表作制度及英国REF解析定量分析方法在代表作的分析和影响力展示中的应用探索
内容简介:
提纲:(1)科学研究、科研人员、科普教育的关系(2)科普教育的目的、内容和主要形式(3)科普教育工作案例介绍
内容简介:
当PubScholar遇上星火科研助手 数智科研让您快人一步(11月10日)报告简介:近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和星火科研助手陆续上线,对广大科研用户而言,这些是便捷的学术资源知识平台和智能科研工具,它们将助力提升科研创新效率。应广大用户需求特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馆员老师们,介绍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资源特点与服务,以及星火科研助手的功能和使用。欢迎您的积极参与!题目:当PubScholar遇上星火科研助手   数智科研让您快人一步提纲:(1)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介绍与资源使用(2)科技文献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功能与利用(3)互动问答主讲人:程冰,博士,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咨询服务部学科馆员、数据馆员,从事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情报服务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图书馆服务和项目实践经验,策划并组织开展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素养讲堂多项专题培训课程。执行负责中国科学院情报能力专项“数字化科研信息素养培训与服务”等项目,曾参与或主持NSTL专项、国家社科基金等10余项,累计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互动问答嘉宾:贾海青,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工程师、数据馆员,从事知识服务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等工作,参与多个平台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包括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服务主页(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慧科研、ScholarEngine科技知识服务构建引擎、院人才项目申报与评审平台、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素养讲堂、NSTL在线讲堂等。许丽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师,现研究方向是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等。负责建设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用户画像,多维文本类情报数据获取组织方法研究,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建设数据汇聚中心、文献情报数据湖等多个项目,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平台简介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履行学术资源保障“国家队”职责,为满足全国科技界和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学术资源基础保障需求,组织院属文献情报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科学出版社等机构,“举全院之力,聚各方资源”,建设了公益学术平台PubScholar(http://pubscholar.cn),该平台已经于2023年11月1日向社会发布,有效集成了中科院学术期刊、科技论文、科学数据和国际优质学术文献。科技文献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携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它基于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成果调研、论文研读和学术写作”等三大科研助手功能,此平台已经于2023年10月24日向社会发布,现面向中国科学院用户正式开通使用,访问地址:https://sciai.las.ac.cn/。